刘春 渤海湾走出的开国少将
他学生时期参加“一二·九运动”,然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;抗日战争时期,他毅然投身革命,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;新中国成立后,他进入外交部,开启了外交生涯……戎马一生的他,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著的战功。
1955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,798位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,他成为开国少将中的一员。他就是刘春,一位从渤海湾走出的开国少将。
一颗丹心永向党
走进黄骅市羊二庄镇齐庄村,一栋门牌号为“齐庄128”的房子静静地坐落在一条偏僻的小胡同里。就在这里,走出了开国少将刘春。
在盐山中学就读时,刘春就接触到了红色思想,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生根发芽。中学毕业后,在叔父刘钟淇的资助下,刘春前往北平中国大学附中求学。高中读书期间,他参加了“一二·九运动”,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——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员。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,由于无法继续求学,刘春便和一些同学来到了山东,在泰山武训小学任教并宣传抗战思想。当年11月,他在泰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日本占领济南以后,刘春参加了徂徕山起义,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他先后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一中队特务连任副班长、政治战士、指导员、支部书记。1938年7月,任第四支队四团三营和第三支队独立营教导员,第三支队八团政治处主任,第四支队教导大队三营教导员、分支书记。1940年9月,刘春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旅政治部组织科长、党委委员。1943年初,任鲁南军区第三团代政委、政委,一军分区副政委、地委副书记。1945年8月,刘春任山东解放军第八师政治部副主任,津浦前线野战军第八师政治部主任。
1946年1月,刘春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第八师政治部主任,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。1949年9月,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、政委,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。参加了宿北、鲁南、济南、淮海、渡江等战役战斗。
外交生涯苦与乐
新中国成立后,刘春又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务——担任中国首任驻老挝大使。同年11月,他正式调入外交部,开启了外交生涯。
“当时代表团的住址是一所只有三间房和一间过厅的土建民房,大部分人只能住在自带的帐篷里,白天闷热晚上寒冷,直到一个月之后才搬进新建的木架草棚内……”93岁的齐庄村村民刘维德是刘春的堂弟,以前刘春回老家时总会给他们讲起自己的外交生涯。当时,外交工作环境十分艰苦——供电困难,夜里只能依靠蜡烛办公;供水困难,只能去大街对过的县政府院内的水井里担水……“虽然这么困难,但是刘春从不觉得苦,再艰难的环境也不会影响他的工作。”刘维德老人回忆。
1969年,刘春归国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,之后还担任了中国首任驻土耳其大使、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、中国首任驻塞舌尔大使等。1971年,刘春协助周恩来作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决定,写下中国乒乓外交史的不朽一页。1972年,刘春出任中国驻土耳其首任大使。1976年,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。1978年,任中国驻塞舌尔首任大使。1980年,任中国驻埃及大使。
1982年6月,刘春调回国,担任外交学院院长。他上任后,对学院进行了全面地规划建设,为适应新形势下外交干部的培训,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2007年,刘春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9岁。
下一条:陈相元|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小战士邢西彬 |